7月12日,记者从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局2019年上半年来,以“证照分离”改革为统领,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化市场主体自律,认真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努力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秩序;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深化窗口改革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开展价监竞争检查执法工作,保障营商环境向好发展,努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积极有效力量。
一、以“证照分离”改革为统领,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入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有效解决企业“办证难”问题。截至6月底,全省共登记取消审批事项企业282户、办理审批改备案事项25户、实行告知承诺审批46095户、优化准入服务事项131741户,惠及企业178143户,约占同期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的39%。告知承诺审批用时较法定时限压减2/3以上,优化准入用时较法定审批时限压减1/2以上。二是全面试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上半年全省通过名称自主申报新设企业9.16万户。新登记冠“辽宁”名称企业17700户,同比增长115%,有效解决企业“起名难”问题。三是积极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精简注销材料,优化注销流程,提供免费公告渠道,上半年全省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企业23003户,占同期企业注销总数的55.9%。四是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努力降低市场准入成本,将企业提交材料总体压减一半以上,全省范围内市场主体登记当场办结率达到80%以上。五是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着力解决“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问题。六是深化完善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不断提升注册便利化程度,个体工商户申办网上登记平均用时0.5小时,企业平均1.5小时内即可完成网上申报。1—6月全省网上登记业务30万笔,占业务总量的31.2%。。
二、着力强化市场主体自律,认真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努力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秩序
一是持续推动企业年报率保持较高水平,强化“公示即监管”理念,通过普遍性年报宣传、告知指导等方式,上半年企业年报率达到92.7%。二是狠抓休眠企业规范引导。明确凡因未报年报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市场主体,均纳入休眠企业服务管理对象,确保了服务管理的全覆盖、不遗漏。建立常态化服务管理机制,实施综合管理分类施策,截至6月底,全省共完成休眠企业分类服务管理8.9万户,对可以联系、有继续经营意愿的,指导年报、有效激活3.21万户;对可以联系、无继续经营意愿的,引导办理注销、主动退出4.17万户;对无法联系或拒绝履行相关义务的,依法吊销、强制退出1.52万户,实现了企业规范经营和市场出清。三是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牵头抓好政府层面“双随机、一公开”,统筹抓好系统内部业务整合,认真抓好通用检查事项定向抽查,积极推动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公示。四是统筹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编制监管事项目录清单、编制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监管事项梳理1200余项,监管事项子项4100余项。
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一是打造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数据平台取得新进展。以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为载体,公示扶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政策申请导航和推进政府部门共享小微企业数据。截至6月30日,依托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累计公示我省扶持政策文件1013件、扶持政策申请导航893项,分别比去年底新增 125件和217项;全省小微企业库入库小微企业81.1万户,个体工商户225.4万户。二是助力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深化与省邮储银行的战略合作,在“送贷进企业”“送贷进市场”“送贷进乡村”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送贷进园区”“送贷帮创业”“送贷助转型”“送贷到产业”“送贷促增收”等五大主题活动,推动“百亿送贷行动”载体创新。上半年,全省举办恳谈会、产品推介会445次,召开银企、银市、银农对接会202次;投放贷款53.57亿元,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成员)14794户,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1倍、1.9倍。三是实施“个转企”培育工程呈现新亮点,通过建立“个转企”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统计通报制度、向各市下发符合转型标准个体工商户名录、组织开展“送贷助转型”主题活动等措施,推进“个转企”工作取得实效。上半年,全省新增“个转企”8017户,同比增长13.20%。四是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迈出新步伐。在去年完成规范全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建立中介服务行业规范标准体系、构建新型信用监管制度、建立全省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开通全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等工作基础上,统筹机构改革、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等情况,完成了《辽宁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调整工作,同步编制了《辽宁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评审事项清单》。
四、推动深化窗口改革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努力做好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搞好窗口建设,为便民化服务提供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和完善了《窗口工作规范》、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咨询帮办制度、代办员制度、容缺受理制度和“好差评”措施,使行政审批运行规范化、程序后、智能化、制度化。严格杜绝“推绕拖、生冷硬、慵懒散”等问题,努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二是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次数”等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省本级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延时服务等措施,企业材料齐备,符合法定形式,争取让办事人员当日办理完结,企业登记类审批事项当日办结率已经达到98%以上,其它行政许可事项也都保证在承诺时限内完成,群众满意率测评达99.6%。
五、开展价监竞争检查执法工作,保障营商环境向好发展
通过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直打传等工作,有效激发我省市场活力,切实推动提升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努力维护我省营商环境。一是认真做好重点领域价费检查和价格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与省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铁路货物运输收费专项检查,全省共出动639人次,检查铁路货运收费企业15家,调研专用线经营者及使用单位51家,对涉嫌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处理。对殡仪馆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全省共计检查公益性公墓125家,经营性公墓32家,殡仪馆22家。此外,还开展了春耕化肥、种子等农资市场价格专项检查,春运工作价格监督检查等,确保我省市场价费活动平稳有序。二是认真做好整治“保健”市场百日行动工作。全省共立案查处“保健”市场中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各类违法行为481件,其中,虚假宣传及组织虚假宣传行为共查办立案51件;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共立案82件;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共立案34件;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共立案86件,有效维护了我省“保健”市场经营秩序。三是认真做好直销行业的规范治理工作。召开50余家驻辽直销企业座谈会,加强直销企业经销商监管,敦促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加强对直销企业行政指导和法制宣传,积极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指导直销企业驻辽分公司开展自查,及时查找解决问题,有效排除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