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北京等地已在3月15日停止了集中供暖,但天气寒冷,冬天漫长的黑龙江省哈尔滨的供暖则要一直持续到4月20日。关于采暖、窃热的话题仍在继续,特别是发生在去年的一起供热单位窃热案,许多人仍记忆犹新。“两根铁管一个冬天偷了170万元!”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热工室主任朱继光说,这在哈尔滨乃至全国也是一件新鲜事。 2006年4月19日,哈尔滨甲供热企业意外发现,乙供热企业私自将供热管线接到了他们的主干线上,以致他们生产的部分热能被窃走。据甲供热企业大致估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百万元。哈尔滨市公安局取证后证实,这是该市首例供热企业窃热案,公安局准备以窃取能源罪立案。要立案还必须有更加详细科学的计量数据,如此复杂如此专业的窃热计量检测,公安局只能求助于哈尔滨计量检定测试所,让计量专家们帮助取证,看看某乙供热企业在一个采暖季到底窃了多少热。 朱继光说:“在以前用热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可能发生窃热案。现在,热能成了商品,于是某些供热企业打起了窃热的主意。”据了解,哈尔滨的地下热力管网成树枝状,管网与管网之间不相通,各个供热企业依靠自己的管网为自己负责的区域供热。接到公安局的委托时采暖已经结束,管道中已没有正常供热的热水流量,无法再现历史供热工况,给正确核定供热量带来很大难度。监测工作需要涉及温度、压力、流量、管道沿程损失、热能、室内外温差、采暖建筑节能指标等多个动态参数,跨多个学科。而且国内的供热计量才刚刚兴起,标准规范还不健全,国内又尚无此类案件检测先例,开展此项工作可以说困难重重。 计量专家帮忙破了案
计量检定测试所的十几位工程技术人员从现场勘验开始,通过现场仿真,模拟当时的实际工况。他们还调取了大量的历史实时数据: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换热站的生产历史记录,并对乙供热企业所供热建筑的节能状况进行检测,对换热站设备、采暖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我们一共获得了两万多个数据,包括温度、压力、电学、流体力学、几何能、采暖通风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参数。”为了确保结果的科学公正,朱继光他们研究制定了两套检测方案。半个月后,通过对两万多个数据的分析处理,工程技术人员最终根据推导出的管道流速和管道比摩阻,论证了窃热工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修正计算出了单位面积平均耗热指标和总耗热量,计算出了一个采暖期的窃热量。 朱继光说,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检测结果能否得到承认,他们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令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检测方案及检测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得到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内供热领域权威专家的肯定。”哈尔滨市公安局对检测结果也很满意,“以后再碰到这种需要现场计量检测的案子,我们还得找你们!”根据检测结果,甲供热企业追索回了170万元的经济损失,一面“科技兴检技术精,公正检测解难关”的锦旗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另一乙供热企业对检定结果也表示了信服。 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的这次针对采暖窃热现场的耗热量计量检测分析不仅为企业挽回能源损失和打击窃取能源犯罪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还为国内计量部门进行窃热量检测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