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让丹东人自豪的不是黄蚬子,而是仪器仪表产品。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七八十年代,能买到丹东生产的如菊花牌电视机、东方齐洛瓦冰箱、海鸥牌照相机、孔雀牌手表,那是最有面子的事。”干了一辈子仪器仪表生产的郭师傅说。近日,辽宁省第三届学术年会在丹东召开。“打破传统学术年会的模式,用学术年会带动丹东仪器仪表产业的振兴,以辽宁省科协为桥梁,联系仪器仪表专家和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来到丹东,为丹东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援助,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东部起点丹东建成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重新振兴起丹东仪器仪表行业。”辽宁省科协主席王天然说。
过去丹东仪器仪表成绩辉煌记者在参加学术年会时,见到了一位70岁的老人,老人姓郭,是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元老级人物。随后,郭师傅给记者讲述了一段丹东仪器仪表跌宕起伏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丹东,在中国有“小上海”之称,是全国的明星城市,GDP保持在全国前列。“那时候的丹东之所以富裕,最主要的就是仪器仪表产业的发达。1985年,丹东的仪器仪表产业已形成完整的生产、科研教育体系。同时,丹东也拥有了一批全国名牌,如菊花牌电视机、东方齐洛瓦冰箱、海鸥牌照相机、孔雀牌手表。那时候走遍全国几乎都能看到丹东的产品。记得丹东仪器仪表最辉煌的年代,丹东手表的年产量达到了350万只,居全国第二位,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郭师傅说。
现在各大企业百废待兴丹东仪器仪表的辉煌,在90年代初期日渐势微。有数据显示,到目前,丹东具有规模的仪器仪表企业只有36家,主业收入16.5亿元,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多年来丹东基础设施落后,配套企业不愿意来丹东发展成了制约丹东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郭师傅告诉记者。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配套性特别强的行业。“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铸件,甚至一颗螺丝钉,我们都得到沈阳、本溪去订购;远的还得到上海、深圳。”“前些年,中国第一家射线仪器基地在丹东宣布破产,随后一些中小的仪器仪表企业也纷纷破产,导致丹东产生了大量的下岗职工,我当时就是这些下岗人员中我一位。不过最近由于丹东要重振仪器仪表行业,像我这样的老工作很多都被返聘到一些大型仪器仪表企业中担当顾问了。”郭师傅说。
未来建成千亿元产业聚集区2009年4月,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于2009年4月经辽宁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是省级重点产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分为研发区、生产区、人才培训区、综合服务区。丹东市人民政府市长赵连生在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谈到:“丹东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部起点,将要立志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区和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元现代仪器仪表产业聚集地。我们的目标,是在10年内建成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