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质监整治粮食批发市场短斤少两行为
发布时间:2025-06-16 09:00:47

为了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效益,形成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苏州质监部门从7月18日起至7月31日,联合多个部门对粮食批发市场展开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据了解,今年5月下旬,质监部门稽查人员在对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油进行执法抽查时,发现20个批次产品仅有2个批次净含量平均偏差合格,不合格率达90%。检定结果引起了质监部门的高度重视,苏州质监局将解决相关问题作为“问题解决月”的重头戏。

各部门强强联手,齐抓共管。7月15日,市政府召集质监、工商、物价、粮食等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苏州市粮食批发市场短斤缺两、以次充好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各部门分工。根据整治方案,本次行动采用重点抽查、随机抽查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发现定量包装短斤缺两的违法行为,由质监部门依法查处。

此次整治行动中,苏州质监局共出动稽查支队、吴中区质监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及计量人员11人,协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联合执法。对定量包装的粮油产品净含量标注是否合格等情况进行核查;对不同品牌、规格型号的粮油产品计量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对各经营户所使用的用于贸易结算的磅秤等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等。截至目前,市场内共200多家经营户出售的油粮产品接受抽查,并对其中10个摊位的11个批次大米进行了称重计量检测,其中2个批次计量不及格,分别为常州金坛产的“满福”大米和徐州沛县产的“珍宝”大米,不合格率为18%。主要原因为“生产厂家将包装重量算入净重”、“对未冷却的粮食制品进行称重包装,水分蒸发后重量出现偏差”两种。

苏州质监局已要求市场管理方将存在短斤缺两违法行为的摊位名称在市场电子显示屏幕上予以公示,及时提醒消费者;责令市场确定相关管理部门对各摊位所入货物进行专门的计量称重把关;出现短斤缺两的粮食产品必须按标准净重重新贴标。据了解,本月月底,苏州质监局等部门将再次对市粮食批发市场各商户做逐一抽查,勒令整改的商户为重点抽查对象,违法者将被从重处罚。

为实现长效管理,苏州质监局对粮食市场完善准入、查验、退市等长效机制提出了要求。具体为:经营户入场时,必须办理健康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签订“不短斤缺两、不抗拒管理”等经营公约,否则一律不予进场经营;市场管理人员须对经营户检验检测等情况进行定期查验并做好记录;凡商标、品名、计量、厂名厂址与实际不相符的,一律视为不合格商品,市场办公室立即将其退出粮食市场;市场组织巡查小组,坚持每日对上市粮油质量及经营户经营行为作巡回调查;一旦出现消费争议,由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与经营户签订先行赔偿协议,经营方交纳保证金,从制度上遏制违法行为发生。通过日常抽样检测绿色通道等免检机制,激励经营户自觉守法经营,巩固专项整改行动取得的成果。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