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规范通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为计量器具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量值统一提供技术支持。
必须首先定义测量仪器的仪器校准规范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多测量仪器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些变化并没有改变仪器的功能,但量程、分辨率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校准规范应对具有相同测量功能的计量器具进行分类,提出表示其测量性能的测量特性,并规定仪器校准方法,使不同准确度的计量器具具有相同的表示测量性能的方法,实现计量学意义之上的定量测量。值是统一的。
反之,如果具有相同测量功能的测量仪器,由于其非核心的技术变化,已经编制了多个不同内容的仪器校准规范,形成了测量仪器不同的测量性能表达式,仪器校准结果不能均衡。效性比较可能造成数量之上的混乱,并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争议。
校准规范的核心是给出特定测量仪器的仪器校准指南,规定全面的和非重复的(必要的和充分的)关键计量特性的组合,以确保对其计量性能的全面评价,并利用校准证书提供的数据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JJF1071-2010与旧版本相比的主要变化是不再需要在校准规范之中对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进行分类。
校准规范规定了测量仪器应评定的计量特性组合,但没有规定校准的环境条件和对测量标准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对校准实验室没有技术要求。校准实验室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给出的校准结果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即仪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优于客户对测量仪器要求的1/4(至少1/3)。在明确校准应准备的项目之后,校准实验室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和测量标准设备的要求,以达到其目标不确定度,形成实验室的校准测量能力(CMC)。
在仪器校准实验室的计量标准考核和实验室认可活动之中,校准实验室设定校准规范所设定的校准项目,并设定开展这些校准项目的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条件。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校准测量能力的比较结果或测量审核报告都是校准实验室证明自身能力的依据,是评审员评审的重点。